第230章九十年代-7
而剩下的两个姐夫倒是蛮理解的,毕竟男人的想法和女人不同,特别是三姐夫刘国纲,他是生意人,也是做建筑材料这一块的。
虽然很惊讶小舅子一下就拉扯起这么大的盘子,可“菱安建筑”实实在在照顾了他很多生意,也明白如今的小舅子,已经今非昔比,不止商场上,就连县政府都很重视,毕竟是本地产业,一定要全力支持。
刘国纲不止一次的跟王雁说:“你弟弟能开的起那么大的公司,肯定有自己的想法,你别动不动就干涉,这样很惹人烦的。”
可王雁却反驳道:“他是我小弟,我们不管谁管,爸妈走了,我们几个做姐姐的,就得看好小弟,不能让他走歪路……”
一句话招来了一连串的回应,其实王雁就是管的太多,她不理解做生意,为什么亏钱也要做,一天到晚叨叨叨,烦的刘国纲都不怎么愿意待在家里。
可这也是小县城普遍老百姓的心理,总认为做生意不是正途,还是要有个安稳工作才是正经,现在见自家弟弟也走上“歧途”,自然是要关心的。
“贷款事件”不止惹来了王家几位姐姐,就连李家也知道了,说真的,李家三姐弟里,李媛算是嫁的最好的,一相亲就和王浩相中了,男方家里条件不错,唯一的缺憾就是男人本身不上进。
而她双胞胎姐姐李则嫁给了同村的李文泊,李文泊还算争气,师范大学毕业后,就当了老师,现在两口子也住在县里。
至于家中的独苗李实,娶了邻村的蔡荷花,和普遍农村妇女一样,有些小精明,但心地不坏,只是家里经济不宽裕,喜欢斤斤计较。
自从李媛嫁到城里后,通过王浩和张大龙的关系,拿下了菜市场的一个摊位,又租了一间房,老两口在村里种菜,他俩在城里卖菜,日子过得也越来越好。
现在听到王浩借了这么大一笔钱,老两口坐不住了,不仅两人进了城,还把李媛和李喊到租房来。
李家几人坐在不大的房子里,李母看着李媛道:“小媛啊,这可不是开玩笑啊,借了这么多钱,若是亏了,你们卖身都还不起呀~”
“是啊是啊,二姐夫可真是大胆,这些钱够我们吃几辈子了吧…”蔡荷花也在一旁起哄道。
李父则敲敲烟杆,皱着眉头说:“媛丫头,女婿到底咋想的?以前人虽然混,但对你还是不错的,我们也就不说什么,可现在却向银行借钱,那是国家的钱,有那么容易拿的吗?”
“不是拿,是借……”李媛笑着纠正道。
“对,是借,这借…不得给利息呀,你说说,万一将来有个好歹,那你岂不是要背上天价债务~”李父唬着脸继续道。
新斋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