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章忽悠到周阳头上来了
九十年代初,华夏工业总公司牵头,为军转民找不到活儿干的公司找业务,其中之一就是来自日本令木汽车的奥拓项目,当时引入的是令木1984年推出的第二代奥拓。
奥拓汽车项目分给了四个厂家。
山城长安、襄州江南、林吉北江,西安秦州……
四个厂家,在80年代至90年代,亦曾凭借着【奥拓】这个项目的组装,不但点燃了无数华夏人对汽车的渴望,更在汽车市场里混得风生水起。
但商业竞争永远都是残酷的,单一项目的短暂辉煌,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,若无后续的长足研发能力,最终,也仅仅是昙一现。
千禧年后,随着越来越多来自海外的汽车品牌通过华夏合资生产、建厂的方式进入华夏市场以后。
曾经的奥拓品牌,已不再新颖,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四个厂家开始展开了大降价,从刚开始的8万元一台车,为了抢那芝麻绿豆一般大小的市场,一路互相打起了价格战,发疯似的猛降,在短短一年时间,就降到了不可思议的2万元人民币……
两万人民币一台车,四大厂家全部都意识到不对劲了!
以价格战保市场,无疑就是饮鸩止渴。
销量虽然是稳住了,但后续算了一下利润,一辆车的毛利润,居然只有一百四十多块钱,再仔细算算,特么的,还得亏本!
但,没有研发能力的厂商,面对市场竞争,除了用价格来打以外,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!
四家汽车里面,同样生产奥拓汽车的【长安】、【江南】、【北江】三家品牌第一时间调转了车头,开始进行技术升级,并推出了新款【奥拓】应对市场……
而【秦州】内部则是陷入了史无前例的内斗和纠纷中,一派决定一边借鉴,另一边投入大量资金做自研,另一派则是觉得投入的金额太大,还不如继续守着【奥拓】车型,进行改款,并抄袭【长安奥拓】的外观。
最终,抄袭这一派获胜。
只是,这一决定彻底地将【秦州】汽车推入了深渊。
02年,秦州汽车在与长安汽车的产权纠纷中败诉,失去了“奥拓”品牌和外观的使用权。
02年以后,随着越来越多本土合资车辆问世,汽车造型越来越多样化,并且市场上的牌子车价格再一次放低以后,没有了新款【奥拓】的专利和使用权以后,最终,【秦州汽车】一年亏损1500万,濒临破产,成为了所有人眼里的烂摊子,接连换了好几任领导者,都无法力挽狂澜……
2003年,【秦州汽车】迎来了最年轻的领导者刘福生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“账目上,已经没有钱了,刘总……”
“继续贷款!”
“贷不到了,我们的g1车型的研发,已经耗干了我们所有的潜力……”
“资本融资呢我们开放股权,让资本进来,我们华夏不是有很多想造车的企业吗让他们过来,跟我们一起来……说我们现在独立研发设计的g1车型,已经定稿,我们现在就缺资金……”
“刘总,资本要看影响力的,我们将全部积蓄都投入了【g1】车型的研发,但市场上目前还没有见到任何成效,我们……”
“我现在正在尝试……”
【炫世娱乐】。
刘福生默默地挂掉了手机。
今年年初,当接手【秦州汽车】这个烂摊子的那一刻,刘福生其实是野心勃勃的。
他在海外留过学,亦在海外的汽车公司进修过,本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才华,能够让【秦州汽车】起死回生……
但发现,【秦州汽车】已经彻底烂到根子里了。
各种已经过期的无效专利、各种吃空饷的员工,以及一个又一个的老资历老油条……
过去接近半年时间,他几乎都在处理这些事情……
好不容易将整个工厂进行整改完毕,投入了巨大金额,到了新研发的【g1】小汽车上面的时候,几乎每天都听到各种冷嘲热讽。
因为工厂亏本,以及市场不景气的关系,【秦州汽车】已经一个月左右没发工资了。
刘福生到处去要钱、拉投资、讲前景,甚至不止一次将【g1】车型挂钩年轻人的理念抛出来。
然而【秦州汽车】的烂摊子在资本圈是有目共睹,除了那张造车牌照还稍微有点用以外,其他丝毫没有任何价值,没有资本愿意投资,都等着【秦州汽车】垮掉破产后,抢那张造车牌……
外面市场不景气,内部老员工们摆资历,说丧气话,时不时地来几句冷讽……
内外交困之下,一度让刘福生产生放弃【g1】项目的计划……
而就在这个档口,他偶然间看到了周阳的电影,也听到了周阳的故事……
他开始不断地调查周阳的资料,当看到周阳白手起家,并且拍出的这几部电影,在市场上极有影响力,特别是当看到【兽性之王】的周边玩具卖爆了的那一刻……
他突然意识到,也许,周阳的电影是一个机会!
傍晚。
夕阳照进了窗户。
刘福生站了起来,脸上带着笑容,走进了周阳的办公室里,看到了这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。
“周总,你好!”
“你好,刘总……”
“……”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“我们的这款车,主打年轻人一代的【城市越野】标配……”
新斋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