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孟总,还要多久啊?我都快撑不住了。”
看到孟川和影蝶到来,沈月有些焦头烂额道。
过年前,孟川要求沈月在3月份之前把上安地产的债务规模扩大到2000亿。
上安地产的实际资产才700多亿。
市值虚高,达到了1200亿到1300亿之间。
可负债也在1100亿左右。
如今上安地产的债务规模已经扩大到了2100亿。
因为沈月直接找几家银行贷款了将近1000亿。
问题是这1000亿目前就躺在上安地产的账户上,并无用处。
还得白白给银行支付利息。
沈月实在是不知道孟川这葫芦里到底是卖什么药。
沈月也打电话问过孟川,可孟川让她稍安勿躁。
“先别急,最近刘氏集团的事情你了解多少?”
孟川不答反问道。
“刘氏集团的股价确实虚高,而且网上的那些传言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,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只怕撑不了多久,很多房企都要暴雷。”
沈月的分析还是很中肯的。
其实做房地产行业的人都知道,泡沫已经形成,暴雷是迟早的事情。
只是,房地产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命脉。
一旦崩盘,引起的连锁反应太大。
因此房产的泡沫只是被国家强行捂着。
就比如上安地产。
以上安地产目前的经营状况,根本就不具备找银行贷款的资质。
偏偏沈月还是把手续跑下来,钱也贷下来了。
原因就是,房地产企业的贷款政策以不成文的形式,放松了审核。
如果要像以前的那样从严审核的话,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房地产企业都是不具备贷款的资质。
贷不下款,很多的房企都要倒闭。
一旦有一家房企出现暴雷,那就会像对点燃的炮竹一样,一连串都会被燃爆。
现在的房企已经成了尾大不掉,甚至是裹胁政策的地步。
刘氏集团目前就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暴雷的对象。
因此现在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在关注刘氏集团的事情。
沈月也是如此。
“那你应该知道,这刘氏集团是我小舅子的企业,我也在其中有股份。”
孟川看着沈月说道:
“你更应该明白,刘氏集团的财务其实比上安地产要好得多,或者说比绝大部分的房企都要好。”
“如果刘氏集团这把火被引燃了,那接下来的连锁反应,会让无数的房企遭殃。”
“而上安地产必将首当其冲。”
孟川看着沈月,说出了最扎心的现实。
沈月其实比孟川更加清楚上安地产的现状。
只是上安地产是她辛辛苦苦才拿到手的企业。
她真的很不想放弃,不想面对现实而已。
“孟总,你直接说你的目的吧!我是上安地产的董事长,但你也知道我就是一个打工的。”
沈月有些无奈地说道。
“合并,与刘氏集团合并,是上安地产唯一的出路。”
孟川很肯定地说道。
在房产过剩且泡沫严重的当下,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房地产企业了。
未来的能在这场大浪淘沙的市场中存活下来的房地产企业屈指可数。
所以单打独斗已经不具备竞争力。
要么直接破产出局。
新斋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