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斋书院>都市小说>篡蒙:我岳父是成吉思汗> 第180章 宋国:已老实,求放过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80章 宋国:已老实,求放过(1 / 2)

第180章宋国:已老实,求放过

其实,赵朔之前也没想到,这次向宋国强行借道,仗会打到这个地步。

在历史记载中,拖雷强行借道挺容易的啊,没费太大力气,就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通过宋境,抵达金国境内。拖雷的损失,绝不会超过五千人。

这次赵朔攻打仙人关,无论攻击杀金坪还是二隘、仙人关,都是硬仗,只能动用八旗军强攻,死伤超过了八千。

不过,仔细想想,也不奇怪。

在历史记载中,张宣杀了蒙古的使者,拖雷直接率军攻打四川。

桂如渊不知如何是好,消极抵抗。

最后见势不妙,直接礼送拖雷的大军出境。

这次张宣没杀赵朔的使者,大宋朝廷直接下达了“联金抗蒙”的命令。

桂如渊得了明确的命令,可不得拼死抵抗吗这才给赵朔带来了如巨大的伤亡。

当然了,这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
因为他本来是借道,但是现在他打算占领汉中,并入自己的国土。

汉中盆地四面环山,地形封闭且内部土地肥沃,有“小江南”、“鱼米之乡””之称。

此地既能作为进攻四川的物资储备基地,又可依托险要地形构建防御体系。正所谓:“汉中为蜀之咽喉,无汉中则无蜀”。

与汉中相比,八千的牺牲不算什么。

甚至于,他会视南宋的态度决定接下来的方针。

如果南宋还这样阻止他借道,那他就没必要管苟延残喘的金国了,直接全力攻打南宋。

反正金国失去了战马,没了野战能力,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。

南宋不是喜欢跳吗那就成全他们。

而且,他虽然损失了八千多将士,但是府兵中的精锐可以迅速补充,甚至会让八旗战力变得更强。

……

……

不得不说,曹友闻作为历史记载中的赫赫有名的大将,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。

他献的夜攻之计非常好。

宋军如果白天从峡谷两侧的高山上向赵朔的大军进攻,因为山势陡峭的缘故,下山十分困难,会成为蒙古军的活靶子。

而现在的黑夜中,宋军集体点火后,宣告威势后,又陡然间火把熄灭,向着山下袭去。

蒙古军在黑夜中,根本不知宋军到了哪里。仓促放箭,根本就给宋军构不成多少伤亡。

还有,厢军不但战力不强而且胆气颇弱,残酷的血战派恐怕不上用场。

夜战只能看到一小片范围,厢军的士气不容易崩溃,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宋军人数的优势。

雀盲症的问题也好解决。

四川富庶,每年光上缴大宋朝廷的赋税,就高达三千多万贯,占了南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这次曹友闻征集民间药方,了大价钱以动物的肝脏和决明子为士兵治疗夜盲症。如今大部分宋国军人,夜间已能视物。

曹友闻选的地方也非常好。

从陕西攻汉中,无论走哪条路,都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,赵朔势必会分兵。

赵朔二十万大军,凭四川的实力,无论怎样样百出,都是无法战而胜之的。

但是,赵朔分兵,就给了战而胜之的希望!

完全可以说,曹友闻为了战胜赵朔的大军,不但自己已经竭尽才智,而且挖掘出了川军最大的潜力。

曹友闻相信,当初吴玠兄弟凭借三万五千宋军,在仙人关击败了金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军精锐。

那他曹友闻如今以近二十万大军,在仙人关击败赵朔的十万大军,也应该没什么问题。

虽然此战的主帅是桂如渊,但对他曹友闻言听计从。他定能凭借此功飞黄腾达,使曹家重归先祖曹彬的辉煌时期。

此时此刻,曹友闻站在仙人关城墙上,和桂如渊一起观看着战况。虽然黑夜中看不出什么,但是心中真是豪情万丈。

此时此刻的黑夜中,激烈的厮杀刚刚开始。

“杀赵朔,赏黄金万两!”

“杀鞑子,保四川!”

“冲啊!杀啊!一颗脑袋,赏十两银钱!”

……

无数宋军从山上冲下,向着赵朔连绵的营寨杀去。又有无数士兵,从仙人关杀出,一部分向着赵朔前方的军营中冲杀,一部分冲向两方山脊,作为那六万精兵的后援部队。

如果能看见的话,还真是势若排山倒海,勇不可当。

然而,他们勇,赵朔的大军更勇!

赵朔的大军作为训练有素的部队,虽然很少打过夜战,但对于夜战的训练并不缺少。

呼呼呼!

希腊火迅速将营寨前方堆积的柴薪引燃,给他们提供黑夜中急需的光亮。

哗啦啦

无数甲士冲出,将一筐筐的铁蒺藜,抛洒在营寨前面。

铁蒺藜,一种古代防御性武器,外形模仿植物蒺藜,由铁制成,多为四棱锥形或星形,无论以何种方式落地,至少有一根尖刺朝上,形成天然障碍,用于阻碍敌方行动。

金国是擅长使用铁蒺藜的。

在历史记载中,金国为了阻碍蒙古军进攻,在铁门关(居庸关)以北的道路上,铺设了百里的铁蒺藜。成吉思汗大为恼火,后来通过一条小路,绕开了这些铁蒺藜,才攻克铁门关。

不过,赵朔改变了历史,金国没有铺设这些铁蒺藜的机会。

但是,大量的铁蒺藜还是落在了赵朔的手中。

他觉得,这种铁蒺藜作为防御装备,还是很不错的,作为制式装备给八旗配发下去。

直到今天,这些铁蒺藜才派上用场。

嗖嗖嗖!

等宋军到了营寨前不远的时候,赵朔大军的远程武器,就开始发威了。

府兵们将上好了弓弦的神臂弓交到正规军的手中,给敌人最大的杀伤。

还有连弩!

还有普通弓箭!

手持巨盾大股冲来的宋军,不仅要冒着这些远程武器向前,还要对付脚下的铁蒺藜,可想而知要付出多大的伤亡。

熄灭了蒙古人的柴薪也不行!

铁蒺藜的声音,就提示了宋军前进的方向。蒙古军还会发射火箭,进行黑暗中的短暂照明。

清扫了铁蒺藜,蒙古军还会重新抛洒一部分到营寨前面。

就算宋军侥幸冲到营寨处,赵朔大军中全副武装的甲士已经手持长枪,隔着栅栏,严阵以待!

总而言之,宋军想要攻破赵朔大军的营寨,比白天也容易不了多少。

汪世显甚至来得及将手下的十个千户,招到他的军帐内,开个简短的会议。

汪世显今年才三十岁,归降赵朔后由原本金国的陇州防御使,巩昌府治中,一跃而为汉军正黄旗第二万户,权势增长的简直让人生瞠目结舌。

赵朔这番安排,当然是有道理的。

汪世显不光是本人英勇善战,他麾下的三千精兵,都是当初随他先祖迁到陕西的汪古部人。

这三千军的战力,并不在八旗军之下。

汪世显主动归降,赵朔觉得如果夺他两千军,让他做一个千户,就有些苛待了。干脆,既然是历史上的名将,让他做一个代万户算了。以后汪世显如果名不副实,就让他去做一个普通千户,合情合理。如果汪世显的确名副其实,做一个汉军万户也算理所应当。

但是,其他人不这么看!

汉军八旗的名额紧着呢,万户的名额更紧,凭什么让汪世显一个降将来当

这些军中大佬不敢质疑赵朔的决定,但难免对汪世显阴阳怪气。

汪世显自从当上这个“代万户”以来,真是压力山大。

当然了,他压服本万户的诸将是没什么问题的。

本部三千军就不用说了,这些人都是汪古部人,汪世显的家族一直就是这些人的酋长,权威根深蒂固。

陕西降军刚刚归降,自然不敢炸刺。而且这些千户没立战功,头顶上也挂着一个“代”字呢。

汉军四个千户的千户长,都是赵朔从攒下足够的战功应该升千户的百户中提拔的。他们刚刚升官,自然也心满意足,无意反抗汪世显的权威。

“不用我说,我们也知道。很多八旗万户长,看不起我汪世显!很多汉军,看不起我们汉军八旗正黄旗第二万户。他们觉得,我们无法和他们相提并论!”

汪世显目光灼灼,向麾下十个千户看来,道:“但是,我不怪他们。军中是最讲功劳的地方,凭什么我寸功未立,就能做万户长凭什么,你们就做代千户了凭什么,一下子就有四千府兵,直接加入了八旗军一般情况下,哪有这种好事”

“所以,他们无论说什么,我姓汪的都会乖乖听着!我相信总有一天,我,以及你们,都会凭着战功,让他们高看我们一眼!现在,这个立功的机会来了!”

汪世显话音刚落,十个千户的目光既是兴奋又是狐疑。

“到底怎么立功若是待到拂晓时分,全军出击,可未必能显出我们正黄旗第二万户来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新斋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