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新斋书院>都市小说>火红年代:隐居四合院当大佬> 第630章 李则凯的京西之旅!!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30章 李则凯的京西之旅!!!(1 / 2)

第630章李则凯的京西之旅!!!

京西地区,尤其是刘家庄一带,地处太行、燕山的余脉,层峦叠嶂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。

这里不仅保存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古村落,还分布着大量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,堪称一座天然的“露天博物馆”。

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,刘家庄地区审时度势,将“文旅产业“确立为区域发展的重点方向。

多年来,刘家庄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,使文旅产业蓬勃发展,现已成为仅次于轻工业和电子工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,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,古道西风瘦马”,元代马致远用寥寥数笔勾勒出古道美景;

驼铃声声,客商络绎,在老舍先生笔下,祥子也从这里走过。

这里是位于燕京西山刘家庄一带的京西古道,盘桓蜿蜒,自燕京城一路向西,通达北河、西山、北蒙等地,与草原丝绸之路相连。

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及长城文化重要历史承载,京西古道自古以来就承担着民族融合、军事防御、商贸物流、宗教活动、城市供给等多元功能,是京西地区古代文明重要标志。

在首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京西古道被评为“100项重大新发现”之首。

“千年古韵,今朝新声。”

今年,8月6日,刘家庄地区联合“京西文旅集团”、旅游总局等单位首次搞了个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活动。

推出“古道拾遗”非遗体验路线,将京西古道沿途景点、非遗项目结合起来,让游客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,感受非遗魅力。

李则凯四人驱车沿永定河向下游驶去,他们身后刘家庄地区的高楼大厦逐渐被座座山峦所代替。

慢慢地,远处重山越来越近,若隐若现的山景变得十分清晰。

这里便是妙峰山下的水域嘴村,素有“京西古道第一村”的美誉,坐落于永定河畔,村的后山上便是京西古道。

“在古代,从大西北运来的所有货物基本上都要通过这条古道运入bj,成为当时支撑燕京的重要道路。

因此与长城文化、大运河文化类似,古道文化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。”随行的文旅集团员工刘小敏向李则凯三人介绍道。

不同于大家的固有认知,京西古道并不只有一条线路,而是多条相互连接、功能不一的线路组成的网状道路体系;

其东连燕京,可南下京杭大运河;西通章家口,可外接草原丝路,涉及京西平原地区、燕京西山及涿鹿、淮来等部分地区,面积近万平方公里。

当前,刘家庄地区现存的古道共38段,全长约684公里。

“北道是最原始的一条线路;中道现在也被叫做玉河古道,主要功能是运输煤炭;

而南道则会途经潭柘寺,从模式口或者广安门进京。”

在古道博物馆,刘小敏指着沙盘向李则凯介绍京西古道沿途的一些重要点位,“古时候通过这条古道运往京城的货物包括煤、盐巴、皮毛、茶叶以及来自西部的大量货品。”

李则凯一行进入京西古道景区,历史气息扑面而来,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条陡峭的石路,曲折蜿蜒,在深山中铺展开来。

一路走去,能够看到曾经粗粝的石板已然被磨得油亮光滑,而大小不一、深浅各异的蹄窝成片出现。

李则凯听刘小敏说,这是因为早年间西山之中驮队常年不断,牲畜的铁蹄在坚硬的石面上踏出了许多深深浅浅的蹄窝,因为脚掌前后力度的差异,蹄窝的深浅、形状也就不同。

现今这些蹄窝在古道上有多处遗存,成为古道昔日繁荣的重要见证。

“自辽金以来,永定河流域建材、燃料、粮食大量运往京城,京西古道快速发展;

及至明清、民果,京西古道已然成为京城能源供给重要通道,商贾往来,驮队不断,更是一派繁忙景象。”刘小敏不愧是“京西文旅集团”的优秀导游,每一处景点的来历她都了如指掌。

刘小敏就这样一边走,一边向李则凯们讲述千年京西古道昔日的繁盛。

说话间,路旁牲畜的塑像吸引了李则凯一行四人的注意。

这并不是所预料的驼铃古道以骆驼塑像为主,而大多是骡子和驴。

“咦,这些雕塑怎么是骡子和驴,不应该是骆驼吗”李则凯有些疑惑地道。

刘小敏解释道:“骆驼的确是当时比较重要的运输动物,但是因为骆驼不善于在山中行进,所以在西山之中驮队所用的大多是骡子和驴,出山之后才会换成骆驼。”

古道沿途设置了铁匠铺、茶棚等景点,以及骡马负重驮行、路人小憩和饮酒等场景。

李则凯万千思绪仿佛回到那个时代,看到古人在这条路上往返、骡马驮着货物经此去往他乡。

“看这个铁匠铺,相当于当时的4s店,为来往的驮队更换维修牲畜所用的配件。”刘小敏幽默地解释,将李则凯拉回现实。

在这里,不远处能看到历经百年依旧矗立的牛角岭关城。

明朝时期,牛角岭关城作为西山大路北道的第一个隘口,曾有官吏把守,对过往商旅收取关税,而此处骡马蹄窝清晰醒目,蔚为壮观。

据刘小敏介绍,京西古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货物的运输,还在于人文的交流和文化碰撞。

京西古道分布着妙峰山、潭柘寺、百山、九龙山四个香道聚落。

其中金顶妙峰被誉为京城五顶之冠,与之相关的妙峰山庙会始于明,兴于清,盛于民果,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;

而古道沿途的千军台庄户幡会、京西太平鼓、琉璃烧制技艺等也共同绘就了京西古道独特的民俗风情画卷。

因此,京西古道不仅是商道、军道,还是香道。

当前,在刘家庄地区现代化公路四通八达,过去车水马龙的“京西古道”,也早已被废弃。

曾经繁华的商旅驿道,成了人们探幽访古的所在,而“京西文旅集团”也正在通过多元手段活化古道资源,吸引更多游客前来,在古道蹄窝中聆听悠悠历史回音。

水峪嘴村京西古道景区段的游览线路,以其平缓的坡度、适中的长度和完整的遗迹,深受李则凯这样的外地游客们所喜爱。

今年五一,探寻京西古道之旅活动就在此展开。

游客们一进入景区,即可免费换上汉服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古代。

在城门楼前,游客们可以领取“通关文牒”,由此进入古道,漫步于群山之间。

步入铁匠铺,只见身着布衣的铁匠边打铁边吆喝:“客官,看看上好的马蹄铁……”

沿着古道上的蹄窝前行,游客还会遇到茶棚伙计,被热情邀请到路边品茶歇脚。

行至牛角岭关城,威武的巡察士兵身着红袍在此巡视,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体验。

在这里,游客与古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感受了古道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“利用是对京西古道最好的保护,传统文化得以在使用中传承,在创新中发展。”刘本成对李则凯这样说道。

“京西文旅集团”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开发保护下,古道的文物和资源价值在多方面得以体现。

如今,京西古道的多条线路已成为燕京地区徒步爱好者的热门选择。

这不仅使古道焕发出新的活力,也有效避免了因长期无人行走而被杂草树木覆盖破坏的隐患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新斋书院